在中国岩盐之都——河南平顶山叶县,千米之下沉睡的废弃盐穴,正被赋予全新的使命。它们不再是采矿后留下的“空洞”,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座巨大的“地下电力银行”。这背后,是平顶山晟光储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光储能)正在全力推进的2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
变“废”为“宝”,点“穴”成金
叶县丰富的岩盐资源支撑了其盐化工支柱产业,但也留下了大量深埋地下的废弃盐腔。如何处置这些“沉睡”的资源,曾是一个难题。
转机始于创新思维。晟光储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废弃盐腔的独特价值。自2017年起调查研究并于2018年注册平顶山晟光储能有限公司,经有叶县人民政府批准,对叶县马庄乡雷庄村的废弃盐腔进行勘探与修复。目前,一口盐穴腔体容量高达20万立方米的盐腔已修复完成,成为了平顶山叶县200MW/1600MWh先进压缩空气(盐穴)储能电站项目的核心资源。截止目前是叶县区域内仅有的利用废弃盐穴开发建设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盐穴。
“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原理是在晚上电网用电低谷时下电压缩空气8小时,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至高压,注入地下盐穴储存;到了白天用电高峰时,再释放高压空气带动透平膨胀发电机释放电能8小时,这一充一放(压8放8)是国际国内最早确定超长时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不仅年发电量可达5.6亿千瓦时,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更能有效减少碳排放50万吨,兼具经济与环保效益。
平衡电网,“削峰填谷”创造多赢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对电网运行的精准调节作用。电网的峰谷电价存在较大差异,而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在低谷时作为用户消纳富余电能,在高峰时作为电厂释放绿色电力,起到关键的“调剂”作用。
“由于电本身不易大规模储存,我们这样的储能设施就成为了电网稳定运行的‘稳定器’。该项目全年可满负荷运行,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一项目的入驻,为叶县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对平顶山区域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是重大利好。叶县化工产业是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用电成本占比高。紧邻开发区的晟光储能项目,能为园区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助力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蓝图绘就,从叶县走向全国与国际
基于项目的坚实基础,晟光储能对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
短期内,公司将全力确保200兆瓦项目于2026年9月顺利并网发电。随着电网调峰需求,计划将利用另一口盐腔建设4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长期来看,公司的视野已超越叶县,计划在未来五年左右,将成熟的“盐穴储能”模式推广至全国具备盐穴资源的省份,甚至探索利用河南等地的废弃金属矿洞进行开发。
此外,在与央国企合作的基础上,晟光储能正积极筹划,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争取将这一先进的绿色储能技术推向世界。
从解决本地废弃资源利用难题,到服务区域电网调峰需求,再到规划全国布局与国际合作,晟光储能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叶县样本”,也让昔日寂静的地下盐穴,迸发出支撑能源转型的澎湃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