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AI,这场圆桌共探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径

频道:快讯 日期: 浏览:7710

9月16日,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鸿启新程・算赋浙商”第四届828企业家活动在浙江举行,期间以“鸿蒙+AI,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同步开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担任论坛主持,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葛永乐、华为终端云全球生态发展与销售部总裁宁胜蓝、杭州数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韩铮受邀参与,共话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路径。

作为数字经济先行省份、人工智能经济领先省,浙江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领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政策层面,率先出台《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将人工智能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中之重;产业规模上,2024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培育出“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一批AI领域领军企业,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此外,浙江在鸿蒙生态建设中已培育超 500家鸿蒙适配企业,“浙里办”、支付宝等政务民生应用通过鸿蒙适配优化了服务体验。

自主创新为何成发展必选项?

论坛一开始,主持人兰建平抛出核心议题,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技自强自立与自主创新为何成为发展的必选项?紧紧吸引了与会的企业家与学者的目光。

方兴东以其著作《鸿蒙开物》的创作经历为切入点,指出鸿蒙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科技自强自立的生动缩影;葛永乐则结合云深处的创业历程,分享了机器人领域的自主创新实践,他表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韩铮则认为,基于算力打造自主创新的AI平台,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企业发展的底气。

宁胜蓝从华为的实践出发,用“从买面包到种麦子”的比喻生动诠释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依赖外部技术看似省力,实则会丧失发展主动权。”他透露,目前基于开放原子基金会的OpenHarmony系统,已搭载近11.9亿台设备。而鸿蒙5终端设备数量从0到1000万用了一年多,从1000万到1400万仅用数月,呈现指数级增长,印证了自主创新的强大生命力。

如何推动“鸿蒙+昇腾”生态建设?

当前,昇腾在浙江已服务超过10个行业、400余家客户。支持全诊医学打造医疗大模型服务平台;还联合40余家本地伙伴推出大模型应用一体机,推动技术快速落地。

在探讨“如何推动‘鸿蒙+昇腾’生态行稳致远”时,嘉宾们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了从技术适配到场景应用的具体建议。

方兴东认为,鸿蒙与昇腾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结合将重塑全球高科技格局。他提出进一步加强“软、硬、芯、云”融合,让技术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主持人兰建平,也呼应了这一观点。努力让中国芯片有力支撑中国模型,实施“芯模联动”,也是提升自主可控的有效路径。

韩铮聚焦电商行业的场景落地,提出“边缘智能赋能线下门店”的思路。“线上电商的智能化已相对成熟,但线下门店面临店员操作繁琐、数据交互困难等问题。借助昇腾的云端算力与鸿蒙的边缘推理能力,可将AI模型‘蒸馏’到门店终端,实现从‘管理’到‘赋能’的转变。例如,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店员无需手动操作,即可为消费者提供精准服务,这正是‘鸿蒙+昇腾’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

葛永乐则强调产学研用协同的重要性,建议从教育端培育生态人才。“我们与高校合作开发鸿蒙、昇腾相关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核心技术。例如,将昇腾芯片融入机器人实验课,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能快速上手鸿蒙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降低企业培养成本。只有让更多人掌握技术,生态才能真正‘活’起来。”

宁胜蓝总结道,“鸿蒙+昇腾”是全新赛道,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当条件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软硬芯云”的整合,“以软补硬”,可以达到更好的体验与效果,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看是受益的。我们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建设理念,希望通过产学研一起研究,找出一条行稳致远的道路。

浙江该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

嘉宾们一致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而浙江正具备这样的优势。

方兴东直言:“浙江数字经济应用发达,但硬创新仍是短板。浙江人务实聪明,但更需‘笨功夫’,敢于投入长期主义的创新,才能在新质生产力竞争中抢占先机。”

葛永乐结合机器人应用场景,提出以技术赋能民生的方向。“新质生产力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人类。我们的‘1+X+N’战略,即以具身智能系统为基础,针对危险、枯燥、肮脏的‘3D危险场景’推出多款专用型机器人,服务N个场景和N个行业。例如,在电力巡检、矿山作业中,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高危任务,既保障安全,又提升效率。”

宁胜蓝看好浙江的创新基因:“浙江有‘杭州六小龙’等AI企业,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更有敢闯敢试的浙商精神,这些都是对新质生产力的加持。另外浙江还有特别发达的电商行业,有着丰富的场景,这种丰富的场景就意味着对市场洞察一定是非常敏锐的。华为愿与浙江携手,共同打造新质生产力。”

韩铮则从企业自身出发。“数云是浙江政策孵化的企业,我们通过与华为合作,用昇腾算力升级生产方式,这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浙江一贯是一个商业氛围很浓的省,希望未来也有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持像我们这样的企业,为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做贡献。”

在对话环节尾声,兰建平分享道,浙江有着“万年上山、千年良渚、百年红船”的深厚底蕴,当下需聚焦三大核心:一是锚定科技创新自强自立,作为“十五五”全球供应链体系重构的背景下的重要指导思想;二是以“鸿蒙+昇腾”筑牢信息化支撑、践行“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命题,推动更高质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围绕核心环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浙江已经拥有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立足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提升创新链的话语权。

当“鸿蒙+AI”的创新思维从钱塘江畔涌向全国,书写的不仅是自主创新的答卷,更是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进化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