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办公室的白领到四川田间的 “农民大叔”,从国际植物新药领域的推动者到红薯药膳赛道的创业者,田国栋用二十余年的行业沉淀与三年多的田间实践,在 “小鲜薯科” 这个品牌里,写下了对农业革新与健康食养的深刻思考。
初心:从一颗特殊红薯出发的农业理想
1971 年出生的田国栋,有着吉林大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环境工程三重专业背景,二十五年的市场经验覆盖精细化工、国际保健品等多个领域。但真正让他扎根农业的,是绵阳三台药材基地里一颗口感特殊的红薯,以及当地名为 “姜石子” 的矿物药石。
多年接触植物新药研发的经历,让他对药材种植中乱用化肥、农药、膨大剂的乱象深恶痛绝。他始终在思考:“能不能找到一种无需刻意坚持,却能自发实现的良好种植规范?” 而红薯这一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成了他眼中的破题关键。
“如果能解决红薯的不良耕作习惯,就能带动整个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 田国栋的逻辑很清晰:通过优质农产品的 “优质优价”,让种植者尝到品质溢价的甜头,进而主动减少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形成 “生态友好 — 收益提升” 的正向循环。与此同时,红薯价格亲民、功效载体好的特点,也让他看到了 “老百姓药膳” 的可能 —— 让健康食养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这成了他创业的核心初心。
扎根:从白领到 “新农人” 的 3 年蜕变
投身农业的过程,远非办公室里的规划那般轻松。在四川药材实验基地的三年多里,田国栋经历了一场 “身份转型”:从挖井、修堰塘、铺管道,到亲手修梯田、搭建防晒网;从挤在农用车上食宿,到五天才能洗一次澡;从提笔写方案的市场总监,变成能开着旋耕机在泥泞田里犁地的 “农民大叔”。
更危险的是,他曾在崎岖山路上遭遇农用车翻覆,被压在车下的经历,让他躺在病床上仍牵挂着基地的作物。皮肤从白皙变得黝黑,黑发中冒出银丝,这些外在的变化背后,是他对农业与农民的深刻共情:“农业人太不容易了,看天吃饭的无助、农产品低价贱卖的无奈、投入与收获的失衡,每一点都让我想为他们做些改变。”
这段 “小白投资农业” 的经历,没有击退他,反而坚定了他的信念:要做一件能真正改变农业现状的事,哪怕只是微小的一步。
破局:“小鲜薯科” 的药膳创新与产业布局
带着对农业的理解与对健康的思考,田国栋推出了红薯药膳品牌 “小鲜薯科”。“小鲜” 代表着食材现挖现发的新鲜,“科” 则强调科学、系统的食养方法 —— 就像妇科、儿科一样,为关注健康的人打造一门 “红薯膳食学科”。
品牌背后的支撑,是强大的研发与产业实力。其公司主体由禾伦美(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合伙企业发起,禾伦美的合作团队拥有三十年国际植物新药研发经验,已在美国 FDA 成功申请 7 项新药 IND 许可,2023 年底,合作团队的原研配方糖尿病伤口愈合新药在国内上市。依托植物药研发的技术积累与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团队将 “药食同源” 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目前已形成从 1.0 到 5.0 版的产品矩阵:
冲调即食型:0 添加红薯 / 紫薯全粉、粉条等,满足白领 “30 秒搞定一餐” 的需求。炖煮型:搭配 28 款定制料包,家庭用户 15 分钟就能做出专业药膳;
中医五行系列:适配不同体质的调理需求,遵循传统中医理论。自然养身系列:围绕 “根、叶、花、果、籽” 设计,凸显食材天然属性;
脾胃肠道专项单品:聚焦消化健康,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针对银发族的 4.0 版产品;
面向欧美市场的 5.0 版天然营养补充剂也在推进中。团队还搭建了红薯品牌代工、代研体系及药膳孵化器,助力更多创业者进入赛道。
未来:三张网络与 “膳养中华” 的愿景
谈及公司优势,田国栋明确指出四点:植物指纹图谱的深度解析能力、AI 网络药理学的应用开发、全产业链供应能力,以及持续的研发创新精神。而这些优势,正支撑着他 “构建三张核心网络” 的五年规划:
上游绿色基地网:布局 5 万亩朝向GAP 的种植基地,选址川南富硒红壤区,保障原料的花青素与膳食纤维含量高于国家标准;
中游产业大脑网:搭建 “薯业大脑” 平台,收录 30 万条关键数据,为产业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下游食养服务网:为企业端提供定制化原料与配方,为消费端开发 “膳” 系列产品,并配套线上食养课程与专属顾问。
他的愿景不止于产业发展,更有 “膳养中华” 的情怀:“希望未来 14 亿中国人的餐桌上,都能有一道‘薯科菜’。” 按照规划,2026 年将新增两大食养体验中心,2027 年推出儿童低敏红薯辅食行业标准,2028 年搭建 “红薯碳足迹” 平台。同时,公司还发起 “薯善公益”,通过 “种植帮扶 + 创业支持 + 减债助力”,为困难群体提供长效帮扶。
对于想创业的年轻人,田国栋给出了实在的建议:“现在经济处于深水区,失业率较高,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他认为,人口老龄化与 AI 是确定性机会,而自己正在做的,就是将老龄化健康需求与 AI 结合 —— 用 AI 解决产品开发、供应、营销等问题,“年轻人学习能力强,只要立定‘先为国、再为家’的家国融合情怀,一定能在趋势里找到机会。”
从一颗红薯到一个产业,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健康,田国栋用 “真诚投入,真诚做人” 的人生信条,在农业与健康的交叉点上,开辟出了一条属于 “小鲜薯科” 的航道。
未来,这颗承载着理想与责任的红薯,将会继续驶向更广阔的天地。